卢沟桥美景
卢沟桥是金朝大定二十七年(公元一一八七年)开始修建,明昌三年(公元一一九二年)完工的。卢沟桥上石栏柱头的石狮,是明朝正统九年(公元一四四四年)重修卢沟桥的时候增加的。卢沟桥东边的肥城,正名“拱极城”,是明朝崇祯十三年(公元六四○年)修建的。
乾隆御笔《卢沟晓月》
“大青不动、二青摇,三青走到卢沟桥。”这又是刘伯温制造北京城的一个故事啦。北京人嘴里总是说:“刘伯温制造北京城”,我们就说是“刘伯温修建北京城”吧。刘伯温修建北京城,这又和大青、二青、三青有什么关系呢?这里就又有了一段民间传说。
刘伯温和姚广孝,打赌画北京城图以后,姚广孝心窄气量小,一赌气当和尚去啦,咱们不提姚广孝吧。单说大军师刘伯温,他是个另有心思的人,只是一心一意地修建这个“八臂哪叱城”样子的北京城。刘伯温想:修八臂哪叱城,这是一定的了,可是这苦海幽州的孽龙,究竟降得服降不服呢?这叫这位能掐会算的大军师为难啦。刘伯温盘算了一天又一天,后来知道了房山县上方山上,有三块得道一万年、五千年、一千年的大青石,专能降龙伏虎。
刘伯温自己一个人想:如果把这三块“神石”弄一块来,一定能降服得了孽龙。他又想:这三块神石,如果把那得道一万年的“大青石”弄来,这苦海幽州的孽龙,就永远不会捣乱了,永远不会翻身啦。刘伯温又想:这么重的石头,又有这么大的“道行”,怎么弄到北京城来呢?这得想法子,得用软、硬两样方法才行。不说刘伯温想什么法子,单说上方山上的大青、二青和三青,弟兄三个在刘伯温想主意的时候,就知道刘伯温的计谋啦,大青说:“反正我不去,我在山里多么自在!”二青说:“我也不去,歪鼻子刘伯温支使不动我,我也不听他支使!”三青说:“谁愿意去呀?就怕歪鼻子弄什么厉害的手段哪!”大青愤愤地说:“歪鼻子来了再说!”
再说刘伯温盘算好了要搬这三块神石以后,就打点了两套主意,一套是预备了香花神礼,带上随从,去用“礼聘”的样子,请神石下山;另一套,是袖子里的计谋,他早搬来了许多“天”兵、“天”将,藏在袖子缝里,为的是吓吓大青、二青、三青,让他们乖乖地下山。刘伯温打好这个主意,布置了一下,就带着一批随从,浩浩荡荡的去到上方山“请”神石,他们离开了北京城,直往西南,过了卢沟渡口,就直奔上方山啦。
刘伯温这位大军师,到了上方山的山根底下,把平常的大军师威风收起来啦,老老实实地来到了三块神石的前面,摆好了香花神礼,恭恭敬敬地说:“三位神石在上,我刘伯温奉了皇帝的旨意,来请三位神石,驾临北京,少不得皇帝要封你们镇国大将军哩!”大青稳稳地躺在那里,一动也没动,二青、三青看了一眼大青,想:大哥既然没动弹,我们弟兄也就不用动弹啦。刘伯温一看,香花、神礼都送给你们啦,你们一动也不动,这真太叫人难看啦,叫你看看大军师爷的厉害!
刘伯温低低地对袖缝里的“天”将说:“有劳诸位,把这三块混账石头,给赶到北京城去,皇帝一定要加封你们!”“天”兵、“天”将应了一声,就飞出了刘伯温的袖子缝,摆刀、枪、剑、戟,上前围住了三块神石,喝令三块神石,快快进北京!大青仍然一动不动;二青被这些“天”兵、“天”将威吓得不能不动弹一下,它摇了一摇;三青是抵抗不了刘伯温请来的这些助威的,只好分别两位哥哥,随刘伯温下山去吧。
刘伯温知道自己也搬不动大青、二青的,有了三青,也就可以交了“皇差”啦,就带着随从,赶着三青,下了上方山,直奔北京去啦。
不提刘伯温赶着三青奔北京,单说刘伯温过卢沟渡口的时候,卢沟渡口的龙王,早接到苦海幽州龙王的儿子龙公的信啦,他们商量怎样拦阻三青进北京,他们商量妥了一条计策:在卢沟渡口上,修一座“蝎子城”,等刘伯温赶着三青过来的时候,就让蝎子把三青螫在这里,使它不能进北京。他们商量好啦,就先修蝎子尾巴——卢沟桥,一夜的功夫,卢沟桥修成了;他们再修蝎子身子,这就是在卢沟桥东面的“肥城”,肥城东门外的两口井,是蝎子的眼睛,再东边一点,南北有两座小土山,是蝎子的两只大前爪。
蝎子城修成了,刘伯温赶着三青也到啦,他的随从报告他:“回禀大军师爷,卢沟渡口,咱们来的时候,还没有桥,现在不但有了长长的石头桥,桥东边还有一座城,请军师爷查看查看!”刘伯温听了这话,心里暗暗地吃了一惊,赶紧催马过桥查看,看出了这是蝎子城,这是对三青进京有妨碍的,可是没法子,走吧,刘伯温装出镇静的样子,说:“没什么,咱们过咱们的桥。”他又驱赶着三青往前走,三青刚走到桥西边,就一动也不敢动啦,刘伯温一方面暗地里叫“天”兵、“天”将催三青走路,一方面说:“三将军快点走吧,过了河就快到北京城啦!快受皇封啦!”
三青没法子,只得哧溜哧溜地往前挪,好容易蹭过了卢沟桥。过了卢沟桥,刘伯温想:不要穿城,不要走蝎子脊背,那是危险的!他就驱赶着三青,绕走城南,刘伯温以为躲开了蝎子身子,三青就不至于被螫死了,没想到蝎子尾巴斜着甩过来,一钩子就把三青螫得永远不能动弹啦。刘伯温看了,叹了一口气:“□!北京城虽然不见得闹什么水灾,这卢沟渡口的两岸,可怕保不住啦!”他也就只好重新打算治孽龙的法子吧。
肥城南面,从打有了一块青石头以后,老百姓就传说了这么一个大青不动、二青摇、三青走到卢沟桥的故事。
卢沟晓月
卢沟桥名字的由来
据传说从前并没有卢沟桥,只有一个渡口,有个姓卢的山西人在渡口附近经商,生意非常兴隆。一年秋天,他带着钱财,搭乘田氏的摆渡船准备回老家探亲,谁料田氏见卢钱财不少,顿起歹心,将卢氏翻入永定河中淹死,将银元据为己有,也经起商来。
次年,田氏生个儿子,儿子10岁时,每天要打田氏三个嘴巴,不让打就哭闹不止,田氏十分懊恼,求教于修道成仙的老和尚。老和尚对田氏说,你这儿子是被害死的卢氏转世而来的,与你算账。田氏一听,惊惶失措,求老和尚开恩救命,老和尚说:“救你不难,只要你把劫走的钱财都拿出来修座桥,让过路行人不再受你们这些人的坑害就行了。”田氏听了老和尚的话,请了不少工匠修起一座桥,桥修好后,田氏又向老和尚讨教桥名,那老和尚微笑着说:“你这是还卢氏的账,我看就叫卢沟桥吧! ”卢沟桥的传说就这样流传到今天。
大水漫不过卢沟桥?
自古传说大水漫不过卢沟桥,这里面有一个有趣的由来。永定河是铜帮铁底,卢沟桥桥孔是鸭蛋型,在桥的第十一孔北面有迎水台、斩龙剑,设计周密,流水畅通。管天管地的玉皇大帝听当地的城隍土地爷说,这桥建得美丽壮观,是鲁班的小女儿和嫂子打赌一夜之间建起来的。他听了特别高兴,也很赞赏,说: “ 人间竟有这么大能耐的女孩家,真是了不起,看来大水也漫不过桥喽。 ” 玉皇大帝的话诸神听了都点头表示赞同。可是,管海河的龙王听了去心中一震,心想,玉皇大帝的话就是法旨。他说大水漫不过桥,但万一大水漫过了桥,那我岂不就是失职了吗。
龙王回到龙宫,心事重重,闷闷不乐。心想,年年雨季,四面八方的雨水都汇集在河里,大浪滔天。再遇上连阴天,大雨不停,一连水、水连天的,这准敢担保水漫不过桥呀。桥是建得不错,如果桥两端的堤被大水冲塌,桥也就完了,这可如何是好呢?
龙母知道了它的忧虑,就给它出了个主意,说:“人多办法多,不如把宫中主要管事的人和九子三女都召集来,群策群力,共议此事,或许能想出个好主意来。”龙王听了点头同意。于是马上传令下去,片刻工夫,大家便陆续到齐了。可是大家七嘴八乱说了半天,也没有说出什么好办法来。这时就见聪明的三公主在龙母耳边悄悄地说着什么。龙王看见了不禁有些生气,心想,大家都在着急想办法,你们母女去在说悄悄话,真是岂有此理。龙王正要发火,龙母对三公主说:“你把你的想法和你父王说说。”三公主如此这般地说出了她的办法,龙王听了心中大悦,连夸小女三公主办法妙,吩咐赶快照办。
三公主回到后宫,马上发动宫女编织铜网、铁网。用织成的铜网把两岸的河堤保护起来,把织成的铁网铺在河底以防大水冲刷,这就是后来人们传说的铜帮铁底。厚道孝顺的四太子、五太子,见小妹都能为父王排忧解难,自己也要为你王分忧。于是,每到汛期,他兄弟俩自动趴在桥孔处吸水保桥。到如今桥孔仍有两个龙头在吸水呢。
自此,永定河两岸没有大的水患,“铜帮铁底、大水漫不过桥”的说法流传至今。三公主编织的铜网铁网护堤虽是传说,但对现代人防汛、防洪也很有启发意义:现在还有好多地方采用铅丝编成网笼,再装上大河光石来护堤,效果很好。